如何将思想伟力转变为实践引力,发挥大中小学的思政引领力,共育时代新人?
1月3日下午,宁波市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阶段性推进会在我校举行。市教育局党委委员、副局长陈金辉,浙江万里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校长马建荣,各级教育部门、在甬高校、直属学校相关负责人、思政教研员代表及各大中小学思政课共同体建设单位代表等200余人参加会议。
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马建荣首先致欢迎词。马建荣介绍了我校作为宁波市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联盟副理事长单位及所建共同体取得的成果。并表示将着力培养一流的教师队伍助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将坚持强化大中小学之间的交流合作,协同构建大中小学教育共同体,发挥集聚效应,在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会上,“四明传习”大思政工作品牌正式启动。“四明传习”大思政育人品牌是我市教育系统立足四明大地,深挖区域文化资源、红色资源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宁波创新实践案例,贯彻“德为先、理为基、志为本、责为魂”的明德、明理、明志、明责教育思想,围绕具有宁波特色的红色根脉、文化传承、城市认同和“知行新说”四大系列课程重点打造的大思政教育一体化品牌。这一品牌的启动,标志着我市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具有深远的意义。
本次大会还进行示范“金课”颁奖仪式,表彰了一批在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中取得突出成绩的共同体团队。为充分发挥“金课”的引领作用,激发教学创新活力,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部分示范“金课”获奖代表进行现场展示。
浙大宁波理工学院王忠敬分别从红色记忆、强国之梦、时代新篇和人民伟力四个角度深入分析《传承弘扬中国精神 贡献时代青春力量》的课程思路,通过深化教材、讲好故事,让学生感悟传承弘扬中国精神的重要性。
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刘静静从选题缘起、总体构思、教学设计以及特色亮点这四个维度对《解码科学家精神 共育时代新人》进行剖析,诠释科学家精神所蕴含的时代价值。
余姚市肖东第一小学吕映丹以《促进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题,以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认识为切入点,深化学生对民族团结重要性的理解与实践。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周安娜以《追寻梦想之光 坚定理想信念》为题,利用多维互动的教学资源及横向联动的教学环节,形成“有梦-知梦-析梦-逐梦”的特色育人品牌。
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郭霄以《探寻匠人匠心,传承工匠精神》为题,充分挖掘本土案例,打造多维度、多层次的课内外联动学习体系,引领学生从感知、理解到践行、内化工匠精神。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周莹以《追寻红色根脉 谱写宁波新篇》为题,深挖“伟大建党精神”内涵,从多个维度引导学生窥见伟大建党精神的时代价值,紧密聚焦“学生何为”,切实落实使命担当,助力学生成长。
我校“教师”韩东奥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题,立足于学生知识基础与思维特点,深入说明共同体应如何通过教学设计,让不同学段的学生们深入感悟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将相关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浙大城市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鲁明川对参与本次评选的27套示范“金课”和7个展示团队进行点评。他从自身经历出发,从育人目标、教学内容、教法运用等方面对老师们的教学效果进行了点评,对现场教师代表展示的教学实际提出了宝贵建议。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副会长兼思想道德建设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北京科技大学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院院长冯刚作题为《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的场域建构》的报告。他强调,在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场域建设中,要充分挖掘中国式现代化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场域创新点,从“课堂与课外、学校与社会、线上与线下、理论与实践”等多角度出发,鼓励在不同学段围绕文化自信持续发力,构建起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的坚实场域,培养出拥有坚定理想信念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最后,市教育局党委委员、副局长陈金辉做大会总结,他指出2024年是宁波市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的推进年,以培训辐射带动思政课教师发展,以知行合一持续推动思政课创新发展,以思政金课引领完善课程体系建设,以数字赋能打造鲜活思政实践空间,要紧密结合宁波本地实际情况与地域特色,深入挖掘本土教育资源,努力打造独具宁波特色的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样本。在今后的工作中,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坚持全市联动,做大做强四明传习的品牌,构建大思政工作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