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万里红大学生理论宣讲团训练营暑期社会实践的第一站,来到了素有“中国进士第一村”之称的走马塘村,在当地干部的带领和讲解下深入探寻“宁波第一村”的发展故事。
△中国进士第一村
一砖一瓦:触摸历史与现实
走进这片被时光浸润的村落,队员们被这古老村庄的故事深深打动。村干部徐山山向队员们详细介绍了走马塘,这里曾走出76位进士,有着深厚的家风传承,如今更以“全国文明村”“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的身份,成为姜山镇文明实践示范线上的璀璨明珠。小巷里古色古香的“进士第”错落有致,与特色民宿和手作工坊等小店一起,共同勾勒出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融的独特图景。队员们听完介绍后,感慨千年古村的文脉传承,对走马塘的了解更加深入,并为7月初的“红色巴士”乡村振兴之路的在地宣讲做好准备。
△村干部向队员们介绍走马塘村情况
△队员们实地走访马塘村
一麦一穗:解码田间到餐桌
循着麦香,一间稻田边的面包房映入眼帘。成员们跟随村干部走进了一家特色面包房。这间面包房依稻田而建,原料展示区与制作过程陈列得当、一目了然。面包房主人介绍说,店铺以乡村特色面包为定位,秉持绿色健康的宗旨,在食材选择上颇为讲究。他们创新采用更健康的原料替代食品添加剂,既保证了品质,又兼顾了口感。为进一步扩大宣传,店铺计划面向大学生推出“一日主理人活动”,希望通过多样化的形式,让产品销售渠道更加灵活多元。
△队员们采访特色面包坊主人
一院一铺:聆听泥土里的智慧
为了更好地了解乡村历史、探寻“走马塘小店”们背后的故事,实践队成员还走访了两位当地村民,听他们讲述自己的发展致富经。队员们首先来到胡阿姨家中,她家的小院凭借独特景致早在2018年便成为网红打卡点,曾获《宁波日报》《浙江画报》等多家媒体专题报道,并获评当年“最美绿色家庭”。交流中,胡阿姨表示,自己要将自然野趣融入庭院,为游客营造沉浸式田园体验,让更多年轻人爱上乡村、留在乡村。胡阿姨还积极带动周边村民美化庭院,将绿色理念转化为乡村文旅发展新动能,生动展现了走马塘人以生态赋能乡村振兴的奋斗智慧。
△队员们采访走马塘村民胡阿姨
在董阿姨的小铺,队员们发现她将酸梅汤招牌写在蒲扇上,与周边古建筑群相得益彰、相映成趣。董阿姨向成员们分享,她发现附近越来越多的村民都开始利用走马塘的历史和故事发展“庭院经济”,不仅让村里的氛围愈发热闹,也让景点特色持续丰富拓展,这正是走马塘人敢闯敢干精神的生动体现。
△队员们采访走马塘村民董阿姨
暮色中的走马塘,古戏台的灯笼次第亮起。队员们坐在村口的百年樟树下,整理着一天的考察笔记:这个看似寻常的江南水乡古村,深藏着的文化密码令人震撼,自北宋到明清,陈氏家族76名进士、161位官员的科举神话,让走马塘当之无愧地摘得“中国进士第一村”的桂冠,但尘世后人世代相传的,并非是苦读便能立于万人之上的封建道理,也不是求学就是为了升官发财的功利思想,而是如绿密荷塘中的剑荷,是陈氏家族“谦逊做人,清廉为官”的家风传承,而这,也已经深深融入这座古村之中:环境、道德、知识、品行深深地融为一体,同样转化为今天小村创新迸发的蓬勃生命力。
暮色点灯,
古樟低语,
青石板上拓着青春的印记。
千年的文墨未干,
创新的麦穗正香。
山河为证,
步履不停,
万里青年万里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