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社会大课堂|“知行甬翼”实践队系列一: 知行合一践初心,本土资源润课堂

发布者:赵悦辰发布时间:2025-07-05浏览次数:10

知史明志铸魂时,

行走甬城觅旧事。

甬脉相承英烈志,

翼扶青衿启新思。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切实将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621日至28日,浙江万里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知行甬翼队”暑期社会实践队在陈物昌老师的带领下,围绕《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内容,开展了为期八天的宁波本土化思政教案采编实践活动。


沉浸学习

感受历史温度与精神力量


从镇海口海防历史纪念馆的抗英烽火,到宁波工人运动纪念馆里的工运浪潮;从四明山上的抗战足迹,到和丰纱厂工业遗址中的近代工业记忆;从恒一城市MALL背后的时空变迁,到二六市村官桥下的基层社会图景;再到江北区洪塘街道里蕴藏的民间文化……“知行甬翼”实践队用脚步丈量历史厚度,用心灵感知时代脉搏,在行走中触摸城市的红色根脉,在调研中感悟信仰的力量。


这不仅是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更是一次将理论融入实践、让历史照进现实的思想洗礼。队员们深入一线,通过实地走访、文献查阅、人物访谈等方式,收集了大量珍贵的一手资料,并结合课程教学目标进行系统梳理与案例提炼。团队不仅挖掘出宁波地区在中国近现代史中多个关键节点上的重要事件与典型人物,还围绕地方党组织建设、工人运动兴起、民族工业发展、抗日斗争等多个主题,形成了具有教育价值和思政意义的教学素材。


此外,团队还积极与故事传承者、当地工作人员及志愿讲解员交流互动,进一步挖掘宁波本土的道德修养与文化精神。在镇海口海防历史纪念博物馆,队员们采访了志愿者张老师。他用带着乡音的普通话娓娓道来那段动荡的历史,不仅分享了许多书本之外的细节,也让队员们深刻体会到历史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情感的共鸣与精神的传承。那些关于普通民众在国家危难时刻挺身而出、守望相助的故事,蕴含着忠诚信义、勇敢担当和团结互助的精神力量,正是思政课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队员们在庄桥革命历史纪念馆

认真倾听馆内老师的讲解


知行合一

推动思政教育一体化发展


实践队员们深知,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此次实践活动旨在将宁波本土化的教学资源融入思政课堂,助力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波澜曲折,强化其历史责任感与文化认同感。这不仅是一次对宁波本历史文化的深入探寻,更是一次对思政课教学方式与内容创新的有益尝试。队员们深刻意识到,地方资源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思政教育的重要载体。土



通过将宁波在不同历史阶段的社会变迁、人物事迹和文化精神融入课堂教学,学生们不仅能够获得更丰富的教学内容,文化认同和使命责任也得到了深化与升华。此举不仅有助于推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本土化、生活化和时代化,也为实现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实践路径。未来,队员们将继续秉持知行合一的理念,深入挖掘、系统整理宁波本土的教学资源,打造更多具有地方特色、思想深度和教育价值的思政教案,为新时代思政课教学改革注入更多活力与创新。


知是起点,行是延伸,

甬城的土地藏着太多故事。

那些未曾被书写的名字,

那些沉默却坚定的选择,

在纪念馆里,在山林之间,

轻轻回响,如心跳般真实。

我们不是过客,

而是倾听者、记录者、传承者。

用脚丈量信仰的高度,

用青春回应时代的嘱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