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mp.weixin.qq.com/s/0lHMIoF53N-dq7GP37AjAw
7月4日,我院万里红宣讲团训练营暑期社会实践队在曹源清、孟晓等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前往浙江理工大学与该校“红信讲习团”开展理论宣讲团“走亲”交流活动。省红信理论宣讲名师工作室负责人、浙江理工大学红色文化研究院院长渠长根,浙江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贺俊杰,学工办主任杨艳琼以及红信讲习团师生代表对万里红宣讲团师生的到来表达了热烈的欢迎。
寻迹红馆 感悟初心
活动伊始,万里红宣讲团师生在红信宣讲团讲解员带领下,参观了浙江理工大学红色文化讲习馆和丝绸博物馆,共同感悟信仰力量与校史文化底蕴。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
当天下午,万里红宣讲团与红信宣讲团在浙理工马克思主义学院会议室开展座谈交流活动,并同台汇报展示宣讲成果。万里红宣讲团团长万大千、红信讲习团团长樊怡婷、吕嘉敏分别介绍了各自团队情况,并对理论学习、红色宣讲等方面进行交流探讨。
随后,万里红宣讲团宣讲员沈佳朦与红信讲习团宣讲员詹思思分别以《“四明密码:青春解码百年热血”》《十条家规里的家风传承》为题进行宣讲展示。两位宣讲员将厚重的历史与当代的语境巧妙融合,深刻诠释了共产党人心底无私、天下为公的红色精神,号召青年应担起初心使命,奋力书写新的时代传奇。
交流研讨环节,与会成员围绕“高校红色文化传播队伍建设”“思政育人创新路径”“场馆建设经验做法”等共同关心的话题进行了自由而热烈地讨论,思想的火花在碰撞中迸发,宝贵的经验在分享中传递。
与会老师对本次活动给予高度评价并做总结发言。渠长根教授以宁波本土红色革命文化为例,深入阐释了如何将地域文化资源有机融入宣讲实践,他强调:“宣讲要接地气,我们浙江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宁波的同学们可以结合宁波当地的历史文化故事讲述我们的中国故事”,希望两支宣讲团队注重平时的信息积累,为了台上一分钟,磨好台下十年功。曹源清老师表示,宣讲团的同学们用青春的热情和专业的态度,展现了各自学校学子的风采,“期望两支宣讲队伍继续加强联系,多多切磋。同时希望万里红宣讲团以此次交流为契机,磨练技能、深耕不辍,继续讲好真理的味道、弘扬万里精神”。老师们也鼓励成员们深入挖掘身边的“活教材”,走进基层、走进校园,用多样化的形式,讲好本土红色故事、讲好青年担当故事和中国发展故事。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座谈交流过后,中国语协演讲与口才分会副会长包林帆老师以《如何让理论宣讲“活”起来》为题,为两个宣讲团带来一场生动且深入的技能培训。包老师结合自身实践案例,深入浅出地向成员们阐述着如何由点及面的讲述理论、如何探索事物以及如何挖掘理论背后的深意。针对宣讲中容易出现的表达流畅性培养问题,他提出并分享“123法则”:“一身正气”,即仪态自信大方;“两袖清风”,要求手势舒展有力、抬放自如且沉稳;“三‘扬’开泰”,强调宣讲时口齿清晰有力(嘴“扬”)、眼神坚定有光(眼“扬”)、眉宇舒展自信(眉“扬”),鼓励宣讲员们要“多练习、多背诵”,打牢基本功,才能站稳宣讲台。
此次宣讲团“走亲”交流活动,不仅加深了浙江万里学院与浙江理工大学两校宣讲团队之间的友谊,更是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和经验分享平台。双方在交流中互学互鉴,在碰撞中激发灵感,共同为深化合作、提升理论宣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奠定了坚实基础,贡献了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