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燃!振奋!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热议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

发布者:赵悦辰发布时间:2025-09-04浏览次数:10

长安街上,军乐声中

三军浩荡,铁甲生辉

致敬胜利,气卷山河

激荡中华,精神不朽



9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马克思主义学院通过组织集体观看、分散学习、研讨交流等形式,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观礼忆峥嵘,振奋共感怀,共同感受今日盛世中华的现场。



学院教师代表齐聚钱湖校区新落成的初心长廊虚拟仿真思政课基地,通过高清直播同步观看阅兵仪式。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沉稳而有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势不可挡!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必将胜利!”阅兵开始,受阅方阵迈着铿锵的步伐以整齐的队列通过天安门,大家凝神注目,沉浸于历史的回响与时代的强音。与此同时,学院其他教师通过电视、网络平台同步收看直播,线上线下共同见证伟大又庄严的时刻!



阅兵式结束后,学院以党支部为单位迅速组织学习分享会,教师们结合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立足岗位实际畅谈感悟。


热议


学院常务副院长(主持)梁立新:直播现场的每一帧画面都展示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成就,展示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彰显了中国坚决捍卫二战胜利成果和国际公平正义、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作为思政课教师我们要永远传承和大力弘扬伟大抗战精神,按照“六要”要求锤炼自身的能力和素质,要将伟大抗战精神有效融入“大思政课”建设,融入思政课课堂教学,培育有理想信念、家国情怀、奋斗精神、使命担当的时代新人。

 

学院党总支副书记(主持)、副院长孙叶飞:本次阅兵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入新征程的首次阅兵,也是伟大抗战精神和伟大民族精神在新时代赓续传承的重要体现,这是一场穿越历史烽烟的检阅,也是一次面向未来的宣示,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作为思政课教师,我们要引导青年学子在回望历史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为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贡献力量。

 

学院党总支委员、教师第二党支部书记肖意贞:抗战胜利八十载,阅兵再振魂。通过本次纪念大会,我们一起聆听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观看震撼人心的阅兵式,共同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身为高校思政课教师,我们要把阅兵带来的震撼转化为课堂的澎湃,引导学生传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而不懈奋斗。


学院党总支委员董广军:纪念抗日战争胜利 80周年大阅兵,是一次对抗日战争历史的回望和民族集体记忆的唤醒,是对中华民族巨大牺牲的深切缅怀,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伤亡超过 3500万人,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和平,这种巨大的牺牲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和平的来之不易。此次阅兵还是伟大的中国人民对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世界和平坚强意志的深刻表达,更是一次对未来的展望,它昭示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步伐势不可挡!昭示着人类和平的崇高


学院教师第一党支部书记曹源清:观看此次阅兵仪式,我深感自豪与振奋。阅兵式上,整齐划一的参阅方阵、先进精良的武器装备,彰显了我国强大的国防实力和综合国力。我们要将阅兵式中展现的爱国精神、奋斗精神融入到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事业必将胜利!


党员教师陈金波:今天中国人民的幸福生活是无数革命先辈用浴血斗争换来的,今天中华民族的繁荣富强是无数革命先烈用不屈斗争照亮的。没有他们在炮火中顽强斗争,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坐享安宁。要确保革命先烈打下的红色江山不变色变味变质,就必须通过思政课教育引导青年学生“不畏浮云遮望眼”、永葆忧患意识、始终居安思危,以“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知行合一同“凡是危害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各种风险挑战”“凡是危害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各种风险挑战”“凡是危害我国核心利益和重大原则的各种风险挑战”“凡是危害我国人民根本利益的各种风险挑战”“凡是危害我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各种风险挑战”这五个“凡是”进行坚决斗争,直至最后胜利。

 

党员教师祝青山: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共同价值观。观看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聆听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使我更深刻认识到,在伟大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定不移推进世界和平发展,彰显了中国作为一个大国的责任与担当,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发展的重要力量。作为高校一名思政课教师,将努力把这次纪念大会的精神鼓舞,化作自己现实工作中的强大动力,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校思政课教师的要求,努力工作,力争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作出自己的贡献。


党员教师吴萍鲜:作为一名老党员,早早守在了电视机旁,聆听了抗战老兵对抗战岁月的回忆,感受到中华民族的英勇不屈的精神。看到这么多友好国家共参这盛世大会,想起百年前中国被列强各种欺辱打压,孤立无援真的百感交集,深深感受到自强自立才能拥有真正团结互助的朋友。阅兵的威武雄壮和高精尖装备,更是有着深深的民族自豪感,更加坚定了坚持“四个自信”的重要性,下定决心在有生之年,做中华民族复兴事业的践行者、支持者,维护者。作为一名思政课老教师,我们有我们更多的使命和担当需要去承担。


党员教师王建明: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我们要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历史和伟大的抗战精神中不断汲取精神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砥砺奋进。在思政课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好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这个契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持续开展伟大抗战精神教育,有力发挥思政理论课铸魂育人的强大力量。


党员教师龚金镭:观看此次“9·3阅兵”,我心潮澎湃,倍感震撼与自豪。这场阅兵不仅是国家实力的集中展示,更是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庄严纪念,彰显了中华民族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坚定信念。作为高校思想课教师,我更加意识到肩上的责任重大,必将引导青年一代传承红色基因,砥砺强国之志,实践报国之行,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党员教师关亦佳:回头看,轻舟已过万重山,向前看,长路漫漫亦灿,拾头看,万里明灯照人间,低头看,脚下黄士千年绵,入心看,满腔热血为国燃。抗战胜利,不仅是军事胜利,更是民族精神的伟大升华。先烈们用血肉之躯诠释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展现了中华民族不屈的脊梁。作为高校思政教师,我深刻意识到这段历史的教育意义。它告诉我们,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紧密相连,平凡人的坚守能汇聚成不可战胜的力量。抗战精神跨越时空,依然熠熠生辉。

 

党员教师王娟:本次阅兵不仅是一场国家盛典,更是一堂生动的“大思政课”。阅兵通过展示抗战历史和现代化军事实力,将厚重的民族记忆和鲜活的时代精神融为一体。徒步方队中“一老一新”的设计,既体现了对抗战老部队的崇高敬意,也展示了军事力量结构的新布局。这种传承与创新的结合,启示我们在教育中要注重历史与现实的交融,引导学生从历史中汲取智慧,面向未来树立志向。作为思政课教师,我将以实际行动做抗战精神的传承者与践行者,讲好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讲好中国抗战的世界故事,引导学生将爱国情、强国志转化为报国行的实际行动。


党员教师朱美燕:历史的硝烟虽已散去,但抗战精神需永远铭记。作为新时代思政课教师,我们要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传承和弘扬抗战精神,以先辈为榜样,努力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打造“梦之队”。

 

党员教师刘阅: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仪式犹如一面映照古今的明镜,精准地把握了历史与现实的交汇,凝结了对艰苦卓绝斗争的深刻缅怀和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当代诠释,也向世人彰显了中国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所作出的重大贡献。它提醒我们:和平从来不是上天的恩赐,而是需要以勇气和智慧去捍卫的珍贵果实。唯有保持清醒的历史意识和坚定的和平立场,才能避免重蹈覆辙。


党员教师李海军:14年浴血奋战,中国人民赢得了中华民族的独立与尊严。80载春秋更迭,抗战烽火铸就的民族精神久久回荡。历史告诉我们,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这是抗战精神的核心,也是人类文明的永恒追求。


党员教师孟晓:这场阅兵绝不仅仅是国防实力的展示,更是一堂生动、震撼的思政课,它用铁与火的交响告诉我们,和平从不是天赐的礼物,而是需要一代代人用信仰与担当守护的遗产。而教育的使命,就是让年轻一代读懂这份守护的重量,让伟大的抗战精神在新时代的土壤中生根发芽。


党员教师韩东奥:看着受阅部队步伐铿锵,战旗飘扬,新型装备庄严行进,心中感慨万千。百年前山河破碎,正是无数先烈浴血奋战,才换来今日国家的强盛和人民的安康。让我们接过前辈铸就的英雄旗帜、胜利旗帜和不朽旗帜,为中国式现代化,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