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建设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学习贯彻《普通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划(2025-2027)》文件精神,全面提高我校思政课教师的政治素质、教学能力与科研水平,9月8日到10日,马克思主义学院召开了为期3天的2025年思政课教师暑期集体研习会暨学科高质量发展学术研讨会。校党委书记王伟忠,校党委委员、宣传部部长林德操出席,常务副院长梁立新、党总支副书记孙叶飞分别主持会议,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老师参会。
会上,校党委书记王伟忠代表学校党委向全体教师致以教师节的诚挚祝福,并作指导讲话。他指出,过去一年,马克思主义学院在思政课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学科体系完善和科研平台打造等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呈现出蓬勃向上的发展态势。同时强调,思政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学院要继续凝聚力量、守正创新,把队伍优势和学科优势转化为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并对学院未来发展提出三点要求:一是在党的理论创新阐释上走在前列,把政治优势转化为思政引领优势,在理论研究、课程建设和智库服务中展现更大作为;二是在师德师风建设上走在前列,把队伍建设优势转化为人才培养优势,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锤炼教师政治品格和育人情怀;三是在攻坚克难中走在前列,把重点学院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在学校改革再深化再发展的关键时期,勇担责任,发挥先锋作用。他表示学校党委高度重视并将一如既往地支持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发展,为教师成长和学科建设提供坚实保障,勉励全体教师以“一辈子备好一门课”的执着态度,实现个人成长与学院发展同频共振,为学校高质量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会议邀请了省内知名学者进行专题讲座。专家们主要围绕“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内涵建设”“思政课教师的使命担当”等开展了主题报告。专家报告分析了学科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重点呈现当前全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位点建设情况,并为我校如何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问诊把脉,勉励教师要把“使命感”转化为“行动力”,把立德树人落实到课堂教学的方方面面,并为思政课教师如何办好思政课、开展科学研究提出了情真意切的对策建议。
为不断提升思政课教学水平,适应新时代AI新动能,学院特邀武汉轻工大学教发中心原主任张胜全教授领衔的全力行跨校教师发展团队,开展了“融合AI的BOPPPS有效教学设计与演练”工作坊。工作坊中,老师们深入了解BOPPPS有效教学理念,以沉浸式实战演练深入体验,用AI赋能,分组协作完成了多份结构完整、创意新颖的BOPPPS教案。为期两个半天的工作坊内容丰富、节奏紧凑,不仅是一次技能提升,更是一次教学理念的刷新,老师们全程投入,纷纷表示“收获满满,启发深远”。
概论教研室主任肖意贞结合自身2025年暑期参加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修的经历,做了题为《新时代伟大变革:“大器辽宁”》的学习体会与收获分享。
党总支副书记、副院长孙叶飞在会议中强调全体老师坚守立德树人初心,涵养师德师风,深耕教学科研,实现个人与学院协同发展。同时要不断拓宽视野、增强本领,积极适应教育变革,将BOPPPS模型及AI辅助工具有效融入课堂教学,提升教学实效与学生获得感,不断为学院内涵式提升和学校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常务副院长梁立新指出,要将校领导提出的“三个走在前列、三个优势转化”落实到实际工作中,要将专家报告的思想精髓贯彻到能力提升的全过程,要将教学培训的实战经验转化为教学改革创新的样本,强调全体教师要凝心聚力、团结奋进,在新学期以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和务实的工作作风,推动学院各项事业再上新台阶。
本次研修同时到我国著名经济学家、教育学家、人口学家马寅初的故居和党史陈列馆中开展了现场教学。在马寅初先生故居,老师们通过这座百年建筑了解了马老的成长经历、奋斗历程和高尚品质,看到了马寅初先生与中国共产党及社会各界团结合作的历史,深切领悟了前辈深厚的教育家精神。在党史陈列馆,500余幅照片、百余件实物、多个战斗的场景等生动展现了浙东革命先烈们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红色文化和革命精神。通过实地研修,大家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中进一步坚定了理想信念,厚植了家国情怀。
本次研修既有专题讲座,又有现场教学,既有专题工作坊,又有经验分享,旨在依托名校资源,是对过去工作的总结与肯定,更是新学期的动员与展望。内容充实、环节精彩、导向鲜明,通过深度交流与多元学习,引导教师开拓视野、更新理念,为思政课改革创新注入新动能,着力打造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要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政课教师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