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迹红色沃土 践行育人使命——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第一党支部赴余姚横坎头村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发布者:赵悦辰发布时间:2025-09-30浏览次数:10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强化党员教师的党性修养与使命担当925日,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第一党支部组织全体党员教师与万里红大学生理论宣讲团学生代表共赴余姚市梁弄镇横坎头村,开展“循迹溯源悟思想、红色根脉强信仰”主题党日活动。在浙东红村这片红色热土中汲取精神力量,在实践场景中深化育人初心。



循足迹·悟回信,感受乡村振兴新实践


横坎头村是浙东抗日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张从红色堡垒迈向共富样板的生动名片。在横坎头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全体党员教师认真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给该村党员的重要回信精神,深入了解了村庄依托红色资源、推动绿色发展的实践路径。从党建统领到治理创新,从文旅融合到产业升级,横坎头村将总书记的殷切期望转化为建设“富裕、文明、宜居”美丽乡村的扎实行动,党员师生也深刻体会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基层的落地生根与蓬勃生机。



访旧址·忆峥嵘,重温浙东革命奋斗史


在浙东抗日根据地旧址群,党员师生依次参观了中共浙东区委旧址、浙东行政公署、新四军浙东游击队史迹陈列馆等红色遗址。通过详实的文物陈列与场景复原,大家沉浸式回顾了浙东地区抗战时期的革命历程,深刻感悟共产党人坚定的理想信念与不屈的斗争精神。一段段感人故事、一件件厚重实物、一处处复原场景,让大家接受了一次深刻的党性锤炼和精神洗礼,进一步筑牢了“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



融教学·促传承,推动红色资源进课堂


此次主题党日活动不仅是一次历史教育,更是一堂生动的“行走的思政课”。党员师生们边走边学、边思边议,围绕如何将红色文化、乡村振兴实践融入思政课教学展开热烈讨论。大家一致认为,作为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要主动将红色现场的感染力转化为课堂讲授的说服力,把总书记的重要回信精神转化为立德树人的生动教材,引导学生增强“四个自信”,传承红色基因。万里红大学生理论宣讲团团长万大千也表示要把所见所感融入理论宣讲,让党的创新理论“声”入人心。


通过浙东红村横坎头村开展的主题党日活动,支部全体党员在聆听红色故事中汲取奋进力量,在走访革命旧址中感悟初心使命。大家纷纷表示,将把在红村收获的精神养分转化为工作动力,在教书育人的平凡岗位上坚守职责、深耕细作,以实际行动践行党员使命,为学校在余姚校区的建设发展贡献力量。


活动结束后,新加入支部的党员教师结合所见所感,书写了心得体会:


虞志坚:

此次参观既是一次对浙东抗战历史的全面回顾,也是一次红色文化资源的深刻洗礼。作为高校思政课教师,我们要将革命先辈对国家和民族的深沉热爱、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使命、在逆境中愈挫愈奋的坚定执着,内化为砥砺前行的工作动力,在科研、教学和生活中传承弘扬革命精神。


张舒:

本次党日活动内容生动、形式新颖、启发深远。我要通过理论宣讲、案例分析、精神弘扬等教育教学活动,将横坎头村收获的浙东力量传递给学生,于万里讲台扬浙东精神,育时代英才,切实落实思政课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周雷:

本次主题党日活动让我深切感受到共产党人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革命精神。从抗日战争到乡村振兴,共产党人始终带领人民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如今,浙东这片沃土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必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创造更多奇迹。


汪敏倩:

走进红村,我真切体会到红色浙东的精神温度。这片土地炽热、滚动、不息,至今仍激励着一代代共产党人。作为新万里人,我将在教书育人、科研学习生活中赓续红色火种,与万里同行,助力红色力量壮大奋进。


此次主题党日活动进一步增强了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推动了党建与业务的深度融合。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第一党支部将持续用好红色资源,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以高质量党建推动育人工作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