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为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进一步为学生搭建思政“大课堂”、“大平台”,建好“大师资”,在党的二十大来临之际,马克思主义学院结合自身实际,不断创新方式,为学生们带来了一堂堂别样的思政课。
开展理论宣讲,接续奋斗姿态
9月30日上午,由浙江省委网信办、浙江省教育厅、浙江广播电视集团、浙江省广播电影电视学会共同举办的“我的初心·我的梦”第二届浙江省大学生短视频大赛暨“强国有我 青春力量”宣讲活动走进我校。
△肖意贞老师进行宣讲
马克思主义学院肖意贞老师将课堂“搬”到了宣讲现场,为师生们带来了别开生面的思政课。肖意贞老师围绕主题《不变的初心 蝶变的乡村——奋力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展开宣讲。她以宁波目前最大的粉黛花海为引,揭秘美丽花海的背后,不仅是当地村民辛勤栽培的成果,也是我们万里人秉着不变初心、用科技助力乡村振兴的又一个缩影。
随后,肖意贞老师从一块牌子的变更谈起,“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 到“国家乡村振兴局”,牌子的一摘一挂,揭示乡村振兴开启新的征程。接着,她通过党的十九大以来的五年,我国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变化的数据对比,说明“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
△现场听课的同学
最后, 肖意贞老师聚焦葛家村从一个无人问津的“三无”小村落:“无特点、无优势、无潜力”到如今却成了全国闻名的“网红村”的精彩蝶变,来展现宁波的担当和青年的责任,呼吁同学们在新征程上,要锚定“两个先行”的奋斗目标,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为加快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贡献青春力量。
宣讲结束后,肖意贞老师表示,“这样的理论宣讲,有利于我们更加深入学懂、弄通、悟透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相关理论,更加了解目前我国特别是宁波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取得的伟大成就;有利于营造浓厚的理论学习氛围,展现新思想的魅力。”
献礼新时代,书写新篇章
在回龙校区,虚拟仿真思政课教学体验中心,一场特殊的作业展正在进行。这是上个学期《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中布置的一份特殊的作业:“喜迎二十大 永远跟党走”手抄报。同学们以小组为单元,精心绘制了手抄报作品。经过广泛的评选与同学们的修改完善之后,共有54幅作品脱颖而出,于9月26日起在我校回龙校区图书馆内集中展览。
△手抄报作品展
10月9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院董广军老师带领部分2022级新生,在“喜迎二十大 永远跟党走”手抄报展区进行参观交流活动。
参观结束后,董广军老师结合《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与同学们进行了一场分享交流会,同学们踊跃发言,一一阐述了观展的感受以及表达了对即将到来的党的二十大的深切期盼。
△董广军老师与同学们交流
环境设计A1班的丁雨禾谈道:“这次的手抄报展让我感受到了学长们对祖国真切的爱,一笔一画蕴含着当代青年对祖国的殷切期望。我会继续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和行动自觉,以优异成绩和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召开。”
“每一幅手抄报作品都代表着一份积极向上的新力量,我也将毕力躬行、继续弘扬不屈不挠、艰苦奋斗、奋勇前行的精神,始终坚定跟党走的信念。”资产评估A2班的张益鹏感慨道。
董广军老师介绍:“布置这一次作业,让同学们通过亲手绘制手抄报的经历,对党对国家对社会主义制度产生一种发自内心的热爱,建立一种坚定的信仰。而新生们通过参观这样的作业展,在学长学姐的作品中去感受同龄人的一种热爱,更是一种情怀的传承。”
重温峥嵘岁月,传承红色基因
9月23日,“喜迎二十大 奋进新时代——纪念浙东抗日根据地创建80周年书画展”在我校开幕。开幕式上,浙东革命精神和红色文化研究基地揭牌。四年来,浙江省新四军历史研究会与我校在合作的基础上不断深化。基地的落地也体现了研究会对我校红色教育的肯定与支持。
△浙东革命精神和红色文化研究基地揭牌
为期15天的书画展, 120幅书画作品以浙东抗战红色元素和革命老区发展面貌的历史巨变,映照浙东这段光辉岁月,缅怀和铭记革命先辈的丰功伟绩,以优秀的文艺作品激发文化自信,以饱满的精神面貌迎接党的二十大的胜利召开。
△参展书画作品
马克思主义学院和设计艺术与建筑学院共携手,组织了一堂有知有味的艺术思政课。在艺术学院吴忠老师的讲解中,思政理论课老师带领同学们感受艺术作品中的爱国之情,赓续红色血脉。
△电子信息211-2班和电气211-2班同学在艺术思政课现场
马克思主义学院肖意贞老师表示:“今年正值纪念浙东抗日革命根据地创建80周年,在这样的历史节点上,我们走进书画展,重温峥嵘岁月,感悟先辈浴血奋战、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并从中汲取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接续奋斗。”
△汉语言文学211-2班同学在艺术思政课现场
马克思主义学院张春秀老师也带领同学们走进书画展,她说:“书画展充满了思政元素,许多作品是为了纪念浙东抗日革命根据地创建80周年创作的,通过这些书画,同学们被带回到那个年代,虽然隔着时空,也能够产生共鸣,体悟先辈们艰苦奋斗的革命历程和革命精神。”张春秀老师以 “勤学图”为例谈道,“战火纷飞的年代,国家蒙难,我们的先辈保家卫国必须随时准备战斗,可是他们依然利用短暂的静好时光在学习文化知识,这种‘勤于学习’的精神值得我们同学好好学习。”
“展览中的书法的笔锋遒劲有力,正如浙东人民自始而终的坚韧意志和不屈人格。画作生动写实,给我带来心灵的震撼与思想上的洗涤。每个作品都带领我们重温昔日历程,深入了解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我们无不为共产党人为追求真理、为劳苦大众的翻身解放所进行的艰苦卓绝斗争和不屈不挠、一往无前的大无畏精神所感动。”汉语言文学212班的刘芊妤感慨道。
△同学们课后的感受
建设强大国家,需要一代代人接续奋斗,鲜活的艺术作品所凝固的这个历史记忆,激发出同学们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让人民生活更幸福而努力学习的热情,厚植家国情怀。 张春秀老师表示,“这次画展中的思政元素,具有较高的思政教育价值,能够让我们的思政理论变鲜活,给同学们积极向上的精神启发和行为指引。”
未来,马克思主义学院将进一步聚焦学生成长成才,不断守正创新、立足特色,在完善理论教学的同时创新形式,通过办好“大思政课”,引导学生“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努力培养更多能够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